壓鑄法屬于永久型鑄造法。最早在19世紀初, 由于活字排版的需要, 威廉· 喬治生產了一臺日產1.2~2萬個鉛字的鑄字機。1838年, 小達威得布魯斯又生產了自動鑄字機。1868年、查爾斯·巴貝奇研制了生產機械式計算機零件的壓鑄設備, 使壓鑄生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。
1877年, 杜森伯里改進了壓室結構, 使模子可以水平移動。
18世紀60年代查爾斯·巴貝奇設計了活塞式壓射熔融金屬的機器, 同時又采用了模具。
第一臺鵝頸式壓鑄機是由溫氏格納于1907年設計的, 這種機器為氣動操作, 它沒有壓射柱塞, 采用壓縮空氣將熔融鋁金屬通過固定的鵝頸管壓入模子。它的出現(xiàn), 開始了鋁合金壓鑄的嘗試。
在19世紀, 壓鑄開始用于制造貨幣、照相機零件及自行車行業(yè), 并開始壓鑄汽車零件自那時起, 壓鑄行業(yè)一直保持著與汽車行業(yè)的親緣關系。
20世紀初, 鋅合金及鋁合金開始取代鉛、錫合金在壓鑄領域的支配地位。
20世紀20年代, 人們進行壓鑄黃銅的嘗試。由于壓鑄鋁和銅等熔點較高的合金的需要, 人產生了把熔爐從機器上分離出來的設想。于是,出現(xiàn)了冷室壓鑄機。其中, 由捷克工程師約瑟夫·波拉克發(fā)明的一種冷室立式壓鑄機, 適用于壓鑄鋅、鋁、銅等合金。接著, 美國開發(fā)了冷室臥式壓鑄機, 這種機器操作簡單, 與冷室立式壓鑄機一起成為壓鑄鋁、鎂、銅、鋅合金的標準設備。
從此以后, 壓鑄技術開始了全面發(fā)展并日趨成熟的時期。除氣動壓鑄機外, 又出現(xiàn)了全液壓式及液壓一機械聯(lián)合式的壓鑄機, 為生產高質量的飛行器鑄件又出現(xiàn)了“ 真空壓鑄件” 。盡管這種設備費用高, 操作復雜, 但它對生產某些特殊零件起到關鍵作用, 雖然應用不怎么廣泛, 但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此外還出現(xiàn)了生產電機轉子的“ 轉子壓鑄機” 。這兩種機器已被列為某些壓鑄機制造公司的系列產品。